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二二五團巴格托格拉克村,有一位以扶貧為己任的共產黨員,他就是訪惠聚工作隊隊長高建軍。多年來,高建軍扎根基層,帶領村民探索出一條以托佩克種豬養殖為核心的產業扶貧新路徑,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重要力量。
高建軍自擔任工作隊隊長以來,始終將村民的冷暖放在心頭。他深知,要實現穩定脫貧,必須發展可持續的產業。經過深入調研,他發現當地氣候和資源條件適合發展養殖業,而托佩克種豬因其生長快、抗病強、市場價值高的特點,成為他的首選項目。
推廣初期并不順利。許多村民對新技術、新品種持觀望態度,擔心投入大、風險高。面對這一難題,高建軍沒有退縮。他一方面組織村民赴外地參觀學習,親眼見證托佩克種豬的養殖效益;另一方面,積極協調資金和技術支持,為養殖戶提供種豬補貼、養殖培訓和銷售渠道保障。
在高建軍的推動下,巴格托格拉克村建起了標準化托佩克種豬養殖基地。他邀請畜牧專家駐村指導,手把手教村民科學喂養、疫病防治。同時,他還幫助村民成立養殖合作社,打通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鏈條,確保養殖戶收益穩定。短短幾年間,該村托佩克種豬存欄量從零增長到近千頭,帶動數十戶貧困戶實現增收脫貧。
除了產業扶貧,高建軍還注重激發村民的內生動力。他常說:“扶貧不僅要‘輸血’,更要‘造血’。”為此,他鼓勵村民參與養殖管理、學習技能,甚至培養了一批本地養殖能手,使扶貧成果得以鞏固和延續。
高建軍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廣泛認可。村民們稱贊他是“貼心人”“領路人”,而他只是謙虛地說:“這是一名黨員應盡的責任。”如今,巴格托格拉克村面貌煥然一新,貧困戶人均收入顯著提高,集體經濟不斷壯大。高建軍用實際行動詮釋了“盡心竭力為扶貧”的初心與使命,為脫貧攻堅寫下了生動注腳。